粉尘有功也有过,其过之一是污染大气,危害人类的健康。飘逸在大气中的粉尘往往含有许多有毒成分,如铬,锰,镉,铅,汞,砷等。当人体吸入粉尘后,小于5μm的微粒,极易深入肺部,引起中毒性肺炎或矽肺,有时还会引起肺癌。沉积在肺部的污染物一旦被溶解,就会直接侵入血液,引起血液中毒,未被溶解的污染物,也可能被细胞所吸收,导致细胞结构的破坏。此外,粉尘还会沾污建筑物,使有价值的古代建筑遭受腐蚀。降落在植物叶面的粉尘会阻碍光合作用,抑制其生长。
粉尘其过之二是爆炸危害。相传,早在风车水磨时代,就曾发生过一系列磨坊粮食粉尘爆炸事故。到了20世纪,随着工业的发展,粉尘爆炸事故更是屡见不鲜,爆炸粉尘的种类也越来越多。据统计,1913~1973年间美国仅工农业方面就发生过72次比较严重的粉尘爆炸事故。1919年俄亥俄州一家淀粉厂发生粉尘爆炸,厂房几乎全部被毁,有43人丧生。日本1952~1975年共发生重大粉尘爆炸事故177次,累计死亡75人,受伤410人。
1977年美国路易斯安那州一座现代化粮库发生爆炸,造成一半以上粮食简仓被毁,连办公大楼也未幸免,36人死亡,直接经济损失达3000万美元。英国和加拿大在化工和造纸等行业中也发生过多起粉尘爆炸事故,仅英国就243次,死伤204人。
1987年3月15日,哈尔滨亚麻纺织厂发生的爆炸事故,死亡56人,伤179人,厂房设备严遭破坏。
2014年8月2日上午7时37分许,江苏昆山开发区中荣金属制品有限公司汽车轮毂抛光车间在生产过程中发生爆炸。目前已造成97人死亡,163人受伤,直接经济损失3.51亿元。事故原因直接原因是:事故车间除尘系统较长时间未按规定清理,铝粉尘集聚。除尘系统风机开启后,打磨过程产生的高温颗粒在集尘桶上方形成粉尘云。1号除尘器集尘桶锈蚀破损,桶内铝粉受潮,发生氧化放热反应,达到粉尘云的引燃温度,引发除尘系统及车间的系列爆炸。
油烟危害
每一种油脂产品都有“烟点”,也就是开始明显冒烟的温度。过去那种颜色暗淡的粗油,往往在130度以上就开始冒烟,而对于大部分如今的纯净透明油脂产品来说,这个温度通常在200度左右,有的甚至更高。日常炒菜的合适温度是180度,实际上是无需冒烟之后才下菜的。换句话说,冒油烟之后再放菜,是粗油时代的习惯,用如今的纯净油脂烹调,冒油烟时的温度已经太高了,不仅对油有害,对维生素有破坏,油烟本身就是一种严重的空气污染。
炒菜温度在200-300℃之间产生的油烟中含有多种有害物质,包括丙烯醛、苯、甲醛、巴豆醛等,均为有毒物质和致癌嫌疑物质。目前国内外研究均已经确认,油烟是肺癌的风险因素。在华人烹调圈中,无论是内地、台湾、香港还是新加坡的研究,都验证了油烟与烹调者健康损害之间的密切关系。
除了让肺癌风险增大之外,油烟与糖尿病、心脏病、肥胖等的危险也可能有关。有研究证明,经常炒菜的女性体内丙烯醛代谢物、苯和巴豆醛的含量与对照相比显著升高,也有研究证明烹调工作者体内的1-羟基芘含量和丙二醛含量大大高于非烹调者。这1-羟基芘就是多环芳烃类致癌物中的一种,而丙二醛是血液中的氧化产物,与心脏病等慢性病有密切关系。
高温油烟产生的有毒烟雾,能损伤呼吸系统,从而诱发肺癌。 有毒烟雾的产生与温度有关:当油烧到150摄氏度时,其中甘油会生成丙烯醛,具有强烈的辛辣味,对鼻、眼、黏膜有较强的刺激;当油烧到“吐火”时,除产生丙烯醛外,还会产生凝聚体,导致细胞染色体损伤,发生癌变。反复加热的食油含有致癌物质更多,它的危害性更大。
煤烟是一种大气污染物,是煤在燃烧后形成的颗粒性的烟雾,会引起呼吸道疾病等。
毒气种类及危害
天然毒气
一氧化碳、一氧化氮、硫化氢、二氧化硫、氯气。
化学毒气
光气、双光气、氰化氢、芥子气、路易斯毒气、维克斯毒气(VX)、沙林(甲氟磷异丙酯)、毕兹毒气(BZ)等等。
含氯有机气体
三氯乙烯、二氯乙烷等有毒有害气体。三氯乙烯曾用作镇痛药和金属脱脂剂,可用作萃取剂、杀菌剂和制冷剂,以及衣服干洗剂。长期接触可引起三叉神经麻痹等病症;二氯乙烷在室温下是无色有类似氯仿气味的液体,有毒,具潜在致癌性。四氯化硅属于无色或淡黄色发烟液体,有刺激性气味。受热或遇水分解放热,放出有毒的腐蚀性烟气。对眼睛及上呼吸道有强烈刺激作用,高浓度可引起角膜混浊,呼吸道炎症,甚至肺水肿。皮肤接触后可引起组织坏死。
芥子
学名二氯二乙硫醚(bis(2-chloroethyl) sulfide),也叫芥子气,是一种散发有害气体的液体毒剂,属化学武器中的糜烂性毒剂,中毒后无特效药。
神经性毒剂:神经性毒剂属有机磷或有机磷酸酯类化合物(organophosphorus compounds,organoposphates)。这类毒剂特别对脑、膈肌和血液中乙酰胆碱酯酶(acetylcholinesterase,AchE)活性有强烈的抑制作用,致使乙酰胆碱(acetylcholine,Ach)在体内过量蓄积,从而引起中枢和外周胆碱能神经系统功能严重紊乱。因其毒性强、作用快,能通过皮肤、粘膜、胃肠道及肺等途径吸收引起全身中毒,加之性质稳定,使用性能良好,因此成为外军装备的主要化学战剂。比如塔崩(tabun)、沙林(sarin)、梭曼(soman)和维埃克斯(VX)都是神经毒气。
沙林
沙林,学名甲氟膦酸异丙酯,是二战期间德国纳粹研发的一种致命神经性毒气,可以麻痹人的中枢神经。它可以通过呼吸道或皮肤黏膜侵入人体,杀伤力极强,一旦散发出来,可以使1.2公里范围内的人死亡和受伤。它分液态和气态两种形式,一滴针眼大小的沙林毒气液体就能导致一名成人很快死亡。中毒后表现为瞳孔缩小、呼吸困难、支气管痉挛和剧烈抽搐等,严重的数分钟内死亡。
梭曼
梭曼是具有微弱水果香味的无色液体,挥发度中等,化学名称为甲氟磷酸异乙酯。纯净的梭曼为无色液体,有微弱的水果香味,工业品呈黄色,有樟脑味。能溶于水,易溶于有机溶剂。能渗透皮肤和橡胶制品,易被多孔物质吸附。 梭曼吸入毒性是沙林的2-4倍,皮肤毒性是沙林的5-10倍。其突出优点是挥发度适中,不仅初生云团很容易达到致死浓度(暴露1分钟),再生云团也能达到一定的伤害作用(暴露20分钟)。冬季其持久度在地面上能达到10-15小时。 梭曼的另一特点是中毒作用快且无特效解药,因此有"最难防治的毒剂"之称。
塔崩
tabun ,学名N,N'-二甲氨基氰磷酸乙酯,N,N'-二甲氨基氰基磷酸乙酯。最早的神经性毒剂的一种。纯品是无色有水果香味的液体,工业品呈棕色,有苦杏仁气味,高浓度时有氨臭。沸点220~240℃。熔点-48~-50℃。25℃时的饱和蒸气压为7.599Pa。挥发度为0.500mg/L。为半持久性毒剂。适用于地面染毒,制成气溶胶也可用于空气染毒。吸人中毒的半致死剂量(LD50)约为400mg·min/m3,半失能剂量约为300mg·min/m3;经皮半致死剂量LD50为14~21mg/L。消毒与中毒的急救方法与沙林相同。
VX
VX毒剂是一种比沙林毒性更大的神经性毒剂,是最致命的化学武器之一。它也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油状液体,一旦接触到氧气,就会变成气体。工业品呈微黄、黄或棕色,贮存时会分解出少量的硫醇,因而带有臭味,主要是以液体造成地面、物体染毒,可以通过空气或水源传播,几乎无法察觉。人体皮肤与之接触或吸入就会导致中毒,头痛恶心是感染这种毒气的主要症状。VX毒气可造成中枢神经系统紊乱、呼吸停止,最终导致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