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磁辐射包括非电离辐射和电离辐射两种。
(1)非电离辐射
非电离辐射是指紫外线、红外线、激光和射频辐射。
●射频辐射对健康的影响
接触射频辐射的作业有:金属的热处理、表面淬火、金属熔炼等,无屏蔽的高频输出变压器是一个主要辐射源;食品、皮革、茶叶等用微波加热炉进行热处理,操作人员有可能接触微波辐射。
生产过程中,通常为低强度慢性辐射,对神经系统、眼及心血管系统有一定的影响,可引起中枢神经和植物神经功能紊乱;长期接触高强度微波的工人,可加速眼晶状体老化过程,引起视网膜病变;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主要是造成心动过缓、血压下降等。
●红外线辐射对健康的影响
自然界的红外线辐射源以太阳为最强,基建工地、搬运等露天作业,夏季红外线辐射强度很大;生产中接触红外线辐射源的作业有金属加热、熔融玻璃等,炼钢工、轧钢工、铸造工、玻璃熔吹工、烧瓷工等可受到红外线辐射。
红外线对人体的影响主要是眼睛和皮肤。长期受炉火或加热红外线辐射,可引起白内障。白内障造成视力下降,一般两眼同时发生。职业性白内障己列入职业病名单,如玻璃工的白内障,多发生在工龄较长的工人中。皮肤受红外线长期照射,局部可出现色素沉着。
●激光对健康的影响
激光也是电磁波,目前使用的各种激光属于非电离辐射。激光波广泛应用主要是它具有辐射能量集中的特点,生产中主要用于金属和塑料部件的切割、打孔、微焊等。激光对健康的影响主要是它的热效应和光化学效应造成的机械性损伤。眼部受激光照射后,可突然出现眩光感,视力模糊,或出现固定黑影,甚至视觉丧失。激光还可对皮肤造成损伤,轻度损伤表现为红斑反应和色素沉着,照射剂量大时,可出现水疤,皮肤溃疡。
(2)电离辐射及其引起的职业病
凡能直接或间接引起物质电离的辐射,称为电离辐射。其中α、β等带电粒子能直接引起物质电离,称为直接电离辐射;γ光子、中子等非带电粒子,不能直接使物质电离,称为非直接电离辐射。随着核工业的发展,核原料的勘探、开采、冶炼,核燃料及反应堆的生产、使用,放射性核元素在工业、农业、医学诊断中的应用,接触电离辐射的人员也日益增多。
电离辐射引起的职业病称为放射病,有急性放射病和慢性放射病两种。急性放射病是短期内一次或多次受到大剂量照射而引起的全身病变,多见于核能和放射装置应用中的意外事故或由于防护条件差所致职业性损伤。主要引起骨髓等造血系统损伤,也有发生肠麻痹、肠梗阻的情况;慢性放射病是长时期内受到超限值剂量照射所引起的全身性损伤,多发生于防护条件不佳的外照射工作场所。一般出现头痛、疲乏无力、记忆力下降,伴有消化系统障碍。
除全身性放射病外,电离辐射还可造成局部的放射性皮炎和放射性白内障。
(3)电磁辐射的防护
●非电离辐射的防护
由于电磁场辐射源所产生的场能随距离的增大而减弱,所以在不影响操作的前提下尽量远离辐射源;避免在辐射流的正前方作业,可有效防止微波辐射。为防止辐射线直接作用于人体,合理地使用防护用品是十分重要的。穿戴金属防护服可防止射频辐射,穿戴微波屏蔽服、红外线防护服、防护帽、防护眼镜等可防止微波、红外线辐射。激光和红外线防护的重点是对眼睛的保护,除佩戴防护眼镜外,还要定期检查眼睛。
●对电离辐射的防护
作业人员要熟悉操作程序和安全操作规程,工作前应认真做好各项准备,如熟悉所用辐射性核元素的放射强度;工作结束后应及时清理用具,清除放射性污染物;在离开作业场所时应洗手或沐浴。正确使用防护用品,如穿戴工作服、防护镜、口罩、面盾等。在放射性工作场所内严禁饮食、喝水、抽烟和存放食品。